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紡織行業調整轉型的腳印也在這一年里行之彌深。企業普遍感到,各方面壓力不斷疊加,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亟須認清現狀,找準方向。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就“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出了新理念,明確了新方向,其中不乏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宏觀引導和要求。那么,值此“兩個五年”即將交會之際,我們應該如何總結中國紡織行業“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特征和成果,正確認識行業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對于將要到來的“十三五”,紡織人又該如何依靠新動力、把握新方向、實現新創造?就以上問題,《中國紡織報》記者近日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進行了專訪。
紡織“十二五”蘊蓄深層質變
1.新常態下行業轉型邁出四大步
記者: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回顧這個五年,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呈現出哪些新的變化和主要特點?
王天凱:回顧“十二五”以來的發展,紡織工業最主要的變化是行業發展進入新常態,其特點是發展壓力加大、增長動力轉換、調整持續深入、運行基本平穩。
具體地說,行業經濟增長由中高速向中速逐步減速換擋,多數經濟指標由兩位數降至個位數,下行趨勢與壓力明顯;與此同時,行業的結構調整、質量效益提升和創新驅動對產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建立跨國產業鏈的國際化發展趨勢已經顯現,體現出行業對新常態的適應能力得到增強,在轉型升級中基本保持了平穩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記者:在這種情況下,您認為這個五年我國紡織工業發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王天凱:“十二五”時期,紡織工業在黨和國家一系列方針政策引導下,持續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從經濟運行到結構調整、科技進步、品牌建設、生態文明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績。
規模效益平穩增長。“十二五”期間,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預計在9%左右,實現利潤總額年均增長預計為12.0%。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國工業系統中均處于較好水平。2015年,全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預計為2920億美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6.6%,與“十二五”規劃目標3000億美元略有差距。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世界的比重由2010年的34.1%增長到2014年的37.4%,增長3.3個百分點。
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十二五”以來,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用紡織品作為行業發展的新增長點作用進一步發揮,服裝、家紡、產業用纖維加工量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變為46.8∶28.6∶24.6,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長10.6%?;w在全國纖維加工量中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化纖產量占世界的比重提高7.7個百分點;生物基纖維、高性能芳綸等新興材料的研發和工藝水平取得了新突破,代表了我國化纖制造業和紡織科技的較高水平。紡織工業向中西部轉移繼續推進,中西部地區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行業比重由2010年的16.8%上升到2015年1~9月的22.2%,其中新疆是新的投資熱點。紡織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進一步加快,骨干企業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在周邊國家的制造基地,逐步開始向發達國家產業鏈高端領域發展;國產紡機裝備出口增長和全球布局加快,說明我國紡織業的全球化影響力正在提升。
創新驅動得到體現??萍紕撔履芰Υ蠓嵘?,多項行業關鍵技術取得進步并得到推廣,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在產業鏈各環節廣泛應用。企業重視并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取得成效,全行業有17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50項成果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規模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是“十一五”末的3.4倍。品牌創建工作有效推進,全行業品牌意識大幅提高,全產業鏈品牌體系正在形成,行業性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與品牌價值評價制度初步建立,高速增長的紡織服裝電子商務擴大了品牌產品的市場影響力。
綠色發展取得進展。“十二五”時期,大量節能降耗和減排新技術獲得廣泛推廣應用,棉紡、化纖、印染等各行業都有一批先進技術,在節能節水和減少污染排放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百米印染布新鮮水需水量由2.5噸下降到1.8噸以下,水回用率由15%提高到30%以上。再利用纖維年產量達到600萬噸,占纖維加工總量比重由2010年的9.6%提高到12%以上。“舊衣零拋棄”活動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影響,促進了廢舊紡織品回收、分撿和綜合利用產業鏈的建設和發展。
2.“數字”與“感覺”差異體現調整升級
記者:“十二五”期間,紡織工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王天凱:“十二五”以來,紡織工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困擾行業發展和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主要包括:國內外棉花差價依然較大,國內棉花質量下降,超千萬噸的國儲棉和進口棉配額管制阻礙棉花體制市場化改革進程;部分行業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設備利用率低,產品庫存高,資金周轉困難;用工成本持續上升,紡織企業人均工資是越南的2~3倍,孟加拉的5倍以上;科技資源分散尚未形成集成創新能力,研發投入相對不足,創新型人才仍然缺乏;紡織企業在適應日趨嚴格的環境治理要求下面臨技術、管理和資金壓力。
破解這些問題,一方面需要企業自身找尋差距,適應市場,轉型升級,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各方面提供更為良性的市場環境。
記者:回首這五年,紡織企業承受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和困難,企業一天天在過“緊日子”。而統計數據表明,行業整體規模和效益仍處于平穩增長區間。這種“數字”與“感覺”的差異說明了什么?
王天凱:數字尚可,感覺不好,這恰恰說明紡織行業正在經歷著轉型升級,企業優勝劣汰,洗牌加劇。對于這一點,總有人在問:這是最好的年代,還是最壞的年代?我的回答是:對于產業提升來講,偏緊的年代是好的年代。
在偏緊的環境下,差的企業固然洗牌出局,好的企業也要努努力、使使勁,才能取得好的業績。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正在倒逼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技術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努力轉型升級。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到,“十二五”期間,雖然增速趨緩,但紡織工業整體運行質量得到提升。特別是今年以來,企業雖然普遍感受壓力較大,但紡織行業多項運行指標增長平穩,增速在全國工業行業中行居前列。1~9月,全國3.8萬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高于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0.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2%,利潤總額增長9.4%,分別高于全國工業增速4個和11個百分點。這說明紡織工業經過優勝劣汰、調整升級,資源配置效率和行業運行質量在提高。
3.堅定信心積極應對當前困難和形勢變化
記者:我們注意到,常年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紡織出口在今年預計出現負增長。這是否意味著拉動中國紡織工業經濟增長的基本面有所變化?您對2015年的行業運行如何預判?有人認為,中國紡織出口優勢不在,國際競爭力削弱。對此,您怎么看?
王天凱:“十二五”期間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后續影響,世界經濟與貿易增長恢復緩慢,今年行業的出口形勢非常嚴峻。雖然行業整體運行比較穩定,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和投資的增長表現比較正常,但行業出口出現了持續負增長的局面,1~10月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同比下降5.4%,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11.8個百分點,比今年上半年降幅又擴大2.5個百分點,且量價齊跌。
這是繼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出現的第三次出口負增長?;境梢蚺c國際市場需求不足、歐元和日元大幅貶值、國內產能向外轉移帶動貿易轉移、原料價格走低帶動出口產品價格下降等因素有關。未來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除以上因素外,還將受到全球區域貿易自由化帶來的影響。
對于今年的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在行業加快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形成的正向對沖下,2015年基本平穩運行的大局不會改變。預計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約6.5%,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約5%,利潤總額增長8%左右,但出口負增長基本定局,預計同比下降約5%。
但我認為,據此就判斷中國紡織出口優勢不在,并對中國紡織工業喪失信心,是不客觀、不準確的。
舉個例子。回想本世紀之初,我國剛剛加入wto之時,有很多經濟學家根據數據測算預言:人民幣升值5%,中國紡織業將陷入全面虧損。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為什么?因為,靜態的數據能夠說明一些問題,但行業卻是動態發展的。中國紡織行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釋放出巨大的活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再舉一個例子。日前我在廣東某專業市場調研,看到一家面料企業,僅20多人,每年實現三四億元銷售收入,利潤率高達10%~20%。我問,為什么能在趨緊的環境下過得這么好?年輕的老板回答說,堅持設計創新。我問,你不怕他人跟風抄襲嗎?他說不怕。別人抄我的,總是比我慢半步;我堅持創新,總是走在前面。
我想,這不僅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同時也說明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年隨著全社會創新意識的提升,企業的觀念有了積極的變化。如果說十幾年前,很多企業都想著“能抄就抄”,而現在,更多的企業想的是“能不抄就不抄”。從這一點我們也再次看到,我國紡織行業正在調整轉型中升級。
說回出口,中國紡織行業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優勢,資源配置能力逐步提高,部分品牌已走向世界,正在塑造國際競爭的新優勢。綜合判斷,我國紡織品服裝保持出口的適度增長還是可能的。此外,隨著國家“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有望營造更加良好的宏觀環境,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的創新熱情和勇氣,增強企業創新驅動的積極性。
值得強調的是,隨著市場全球化的大趨勢,國內市場增長之快,已成為“十二五”的亮點和主要拉動力。企業對國內市場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不是需求下降,而是變化加快。這種變化體現在國內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消費者消費理念、文化愛好、年齡結構等情況的快速演變,并已形成多元消費層次,企業應及時適應變化,創新營銷模式,找到國際競爭新優勢。
紡織“十三五”煥發新思維新動力
1.五大理念應成紡織“十三五”謀篇主線
記者: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中央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中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理念,指出“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十三五”期間,紡織工業的發展該遵循何種新理念?把握何種新方向?
王天凱:“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對于紡織工業的“十三五”規劃工作來說,要準確把握“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表現出的速度變化、結構變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重要原則,必須將五大理念作為紡織工業“十三五”規劃謀篇布局的主線和導向。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我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決勝階段。面臨如此巨大的國家和行業的變革,我的理解是:創新發展應該是紡織行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根本動力,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是紡織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是紡織強國建設的基本保障和追求目標。
具體來講,創新發展最重要體現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方向上;協調發展最重要體現在區域結構、企業結構、行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區域、產業鏈上下游行業以及大中小企業的協調發展;綠色發展要體現在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以及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上;開放發展要充分利用好國家戰略,加快產業鏈在全球的布局,促進出口貿易的優化升級;共享發展要體現行業從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型,紡織行業繼續在促進就業、美化人民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2.“十三五”紡織工業將踐行新定位
記者:在新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格局中,應如何看待中國紡織工業所在的位置?2009年以來我們有此共識:“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產業。”在新的歷史時期,紡織工業是否需要確立新的產業定位?
王天凱:在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紡織工業在經濟發展、出口創匯、滿足消費、解決就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為此,我們一直說紡織工業是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個定位在全社會得到廣泛認同,在國際金融危機后對提振行業發展信心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開展“十三五”規劃研究和編制工作以來,關于在新時期如何對行業進行新的定位作為一個重要課題,我們進行了廣泛的討論。根據世情和國情,我認為在相當長時期內,紡織工業作為我國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的地位不會變。基于比較成本層面的國際競爭優勢正在進一步轉換為產業鏈層面的國際化新優勢,體現我國紡織工業結構和布局優化的新特點,面向創造供求和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紡織工業要突出體現科技和時尚融合、終端消費多元化拉動,還要進一步認識新形勢下紡織工業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紡織“十三五”規劃中我們提出了一個與過去有所調整的行業定位表述:“紡織工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衣著消費與產業用并舉的產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相關產業、拉動內需增長、建設生態文明、增強文化自信、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把握“十三五”機遇沖刺紡織強國
記者:據了解,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自2014年年中即已啟動紡織工業“十三五”規劃的調研、討論和編制工作。能否透露,紡織“十三五”的發展將遵循何種基本思路?
王天凱:紡織行業“十三五”規劃已經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列為消費品工業司負責的四個部級規劃之一。中紡聯受工信部委托,從去年開始著手相關工作。紡織工業“十三五”的基本發展思路是:堅持市場導向、創新驅動、結構優化、綠色發展原則,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利用紡織工業自身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創造“互聯網+”時代和國際化發展的紡織新優勢,成為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實力都不斷增加的世界紡織強國。
記者:2012年行業發布了《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設紡織強國的行業發展戰略目標。“十三五”結束之際,即是2020年紡織強國建設“達標”之時。那么,強國標準是否會體現在行業“十三五”規劃的具體指標中?
王天凱:紡織“十三五”是向“建成紡織強國”這一目標的沖刺和決戰期,紡織“十三五”規劃目標與紡織強國目標之間的銜接非常重要。《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發布后,經濟發展形勢和行業外部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根據這種動態變化,預計在“十三五”規劃中對強國建設的目標將有所調整。
但值得強調的是,衡量強國目標是否實現不是單個指標能夠體現的,而是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四個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形成支撐強國發展的產業鏈與價值鏈體系,是全面衡量紡織強國是否建成的標志。
近年來,強國建設工作一直在全行業積極推進并取得了明顯成效??梢灶A見的是,“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迎來深刻變革,紡織工業也將面對嶄新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全行業堅定信心,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紡織強國才會在我們手上創造出來。
中國紡織報